二年期助產師(士)訓練課程指引

 

教學醫院教學費用補助計畫

二年期助產師()訓練課程指引

 

一、本訓練課程供教學醫院教學費用補助計畫之醫院,規劃受助產師()訓練課程使用。

二、訓練目的

()養成新進助產師()應用「基本助產學及產科學專業知識」、「實證科學導向」、「資訊技術」的臨床核心能力

()養成新進助產師()建立以「以個案及其家庭為中心」和「全人照護」的臨床工作態度及技能

()養成新進助產師()能遵循法規,並具備執業所需的專業倫理以及溝通協調能力

()培養新進助產師()參與跨領域團隊相互合作、共同照護的能力

三、訓練安排

()本訓練共分三階段,三階段訓練期程合計24個月,如下:

1.基礎課程階段:到職訓練課程,訓練時間5天;新進助產人員訓練課程,訓練時間3個月。

2.核心課程階段:新進助產人員第一年臨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,訓練時間9個月。

3.專業課程階段:新進助產人員第二年臨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,訓練時間12個月。

()兩年期訓練課程中應包含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訓練(如:相關類別的跨領域團隊合作之臨床照護)。

四、課程內容

()基礎課程階段

1.到職訓練課程

達成

目標

認識執業環境及制度規範並具備維護病人安全之知識及技能。

訓練

內容

新進助產人員到職訓練課程:

1.醫院簡介:沿革、宗旨、願景、組織及環境介紹。

2.護理部:護理部宗旨理念、行政、品管、教育及能力進階制度。

3.婦產部簡介。

4.與護產人員相關之作業介紹:人事作業、員工福利、消防安全、醫院資訊(含護理資訊、圖書館資料查詢檢索)等。

5.護產工作相關之作業介紹:

(1)病人照護模式。

(2)護理記錄書寫及常用表單介紹。

(3)品質管理(1):護理品質概念介紹、不良事件防範與通報流程、針扎事件防範(員工安全)。

(4)感染控制:隔離措施及防護標準(含標準、空氣、飛沫、接觸防護措施,穿脫隔離衣示教及回覆示教)

(5)病人安全照護:病人辨識、用藥安全、輸血安全、預防跌倒、醫護病交班與原則。

(6)肺腦復甦術(CPCR)技術(包含急救車及電擊器操作)及測驗(操作之示教及回覆示教)

(7)常見檢查作業流程檢體收集作業(血液、尿、大便)之安全及注意事項。

訓練

時間

5天,各項內容最遲於到職一個月內完成。

訓練

方式

講授、觀賞錄影帶、線上學習、示教、回覆示教。

評核

標準

自評、查核表、測驗、教學評值等。

備註

可與護理師(護士)聯合訓練

 

2.新進助產人員訓練課程

達成

目標

1.具備產科一般性專業知識與技能,熟悉產科個案基本照護及安全照護。

2.瞭解個人的權利義務並學習壓力調適與醫、護、病溝通的方法。

訓練

內容

()一般性專業技能

1.常見疾病、檢查與治療之護理。

2.常用藥物之作用、副作用、藥物及病人用藥安全。

3.常用護理技術之練習。

4.臨床常見健康問題之處理。

5.出院準備服務概念與個案轉介流程。

6.身體評估技巧、護理資訊系統操作。

7.病房常規:住院、照會、轉床、出院、轉院等。

8.常用醫療儀器操作。

9.病人安全照護相關課程與臨床實務。

()人文素養

1.新進人員角色、壓力處理與調適。

2.有效溝通-醫護溝通(含正確醫學名稱縮寫),護病溝通。

3.員工權益:勞基法、性別平等法、性騷擾等。

()實務操作(照護產褥期婦女及其家庭)

第一個月:與臨床指導教師共同照顧68人。

第二個月:在臨床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照顧46人。

第三個月:在臨床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照顧68人。

以上建議照護人數係指白班,惟照護人數之標準仍需用臨床教師、小組長或護理長評值受訓人員之能力調整照顧人數,以維護病人安全。

訓練

時間

3個月。

訓練

方式

臨床護理實作學習、講授、觀賞錄影帶、資訊系統操作、示教、回覆示教、複習臨床作業流程。

評核

標準

筆試、新進人員訓練手冊或訓練項目表、新進人員訓練考核。訓練醫院應就個別訓練內容提具適當之評核方式。

備註

可與護理師(護士)聯合訓練

 

()核心課程階段

新進助產人員第一年臨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

達成

目標

1.具備與統合產科照護經驗與臨床核心能力,並能獨立發揮助產專業人員的角色與功能。

2.以實證助產護理與資訊科技為基礎,執行以產科個案及其家庭為中心的照護品質。

3.能遵循法規並具備執業所需的專業倫理,與相關的醫療人員團隊合作,執行產科個案「全人照護」的服務品質。

訓練

內容

一、助產人員專業技能

()褥期婦女及其家庭照護核心訓練課程:

1.生理及臨床解剖學正常產後復舊過程、臨床解剖生理學。

2.病史收集懷孕生產史、完成護理評估並記錄。

3.臨床技能。

(1)身心評估:

全身觀察與評估、生命徵象(含血壓、體溫、脈搏、呼吸速率)、體重的測量、宮底高度及硬度、惡露、乳房、霍門氏病徵(Homan’s sign)、痔瘡、腹部(妊娠紋)、傷口(會陰或腹部)、產後心理適應評估(如產後憂鬱症)等。

(2)評估及執行產後婦女與家庭之照護需要:

基本身心需求、新生兒照護、哺乳、家庭適應、避孕諮詢、產後運動。

(3)助產技術:

產後的子宮復舊及檢查、產後會陰護理

(4)高危險產後婦女及新生兒照護

()正常新生兒照護核心訓練課程:

1.生理及臨床解剖學。

2.正常新生兒、臨床解剖生理學。

3.病史收集。

4.產前檢查史、出生史。

5.臨床技能。

(1)身體評估:

全身觀察與評估、生命徵象(含體溫、脈搏、呼吸速率)、身高及體重的測量、皮膚檢查、頭部及顏面檢查、眼睛檢查、耳朵、鼻、口、胸肺檢查、心跳檢查、腹部檢查、背部檢查、泌尿生殖器檢查、肛門、四肢檢查(含髖關節檢查)、神經反射、身體成熟度評估等。

(2)評估及執行新生兒與家庭之照護需要:

安全需要、親子/家庭關係、預防感染、黃疸處理、親職照護指導及衛教(洗澡、餵食、臍帶等)。

(3)實驗診斷技巧與判讀:

新生兒篩檢。

(4)新生兒照護技術:

新生兒給藥(眼藥、肌肉注射、預防接種)、新生兒復甦術。

()妊娠期婦女及其家庭照護核心訓練課程:

1.生理及臨床解剖學:

正常懷孕過程、臨床解剖生理學。

2.病史收集(初診及複診):

孕產史、月經史、家族史、避孕史、個人疾病史等。

(1)生殖器官的解剖生理。

(2)胎兒發育與評估。

(3)懷孕生理學。

3.臨床技能

(1)身心評估:

A懷孕婦女:全身觀察與評估、生命徵象(含血壓、體溫、脈搏、呼吸速率)、胎兒健康狀況評估(胎兒監測)、身高及體重的測量、宮底高度及腹圍的測量、腹部四段觸診(Leopold’s exam)、內診(會陰及子宮頸變化、陰道分泌物、骨盆腔評估)、妊娠週數評估、高危險妊娠評估(含產前心理狀況評估)及篩檢等。

B產後6週檢查:全身觀察與評估、生命徵象(含血壓、體溫、脈搏、呼吸速率)、體重的測量、子宮復舊、內診(會陰及子宮頸變化、陰道分泌物、出血)、乳房評估、傷口檢查等。

(2)評估及執行孕產婦女與家庭之照護需求:

A懷孕婦女:營養、活動/休息(含產前運動)、為人父母準備/生產教育(含母乳哺餵、生產計畫)、家庭成員之互動及情感連結、高危險妊娠、孕期不適照護及衛教等。

B產後6週:母乳哺餵、家庭計畫、活動/休息、產後運動、營養、為人父母調適、新生兒生長發育及照護、性生活回復等。

(3)實驗診斷技巧與判讀:

驗孕、尿液檢查結果判讀、早期破水之檢查與判讀、血液生化檢查結果判讀、妊娠糖尿病實驗數據判讀、產前乙型鏈球菌(Group B Streptococcus, GBS)篩檢結果判讀。

(4)助產技術:

胎兒監視(Fetal Monitor)、無壓力測試(Non-Stress Test NST)、子宮頸抹片、腹部四段觸診(Leopold’s Maneuver)、子宮頸成熟度判斷(內診)。

二、一般性專業技能

1.個案健康問題分析與處理():護理過程之應用。

2.品質管理(2):簡介護理品質概念、標準制定與監測、新制醫院評鑑等品質管理活動。

3.感染管制訓練(依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規定)

4.病人權利:同意書及DNR簽屬。

5.病人安全促進與案例分析。

6.自殺防範與處置。

7.跨領域團隊共同照顧之認識(如產科醫師、個案管理師、專科護理師、營養師、藥師等各職類醫事人員角色及任務)

三、人文素養

1.護理倫理與相關法律議題:醫療法、助產人員法、護理人員法介紹及護理病人之倫理困境,並參與倫理案例討論。

2.基本素養:生涯規劃、壓力調適與管理、關懷照護。

3.尊重、團隊合作、負責任概念。

四、自我成長

1.文獻查證能力。

2.實證助產護理讀書報告。

3.與助產相關研習會

五、實務操作

臨床指導教師評估新進人員之學習需求及能力,在其指導下學習,並依學習成效及病人病情安排學員執行獨立照顧(依病人病情嚴重程度,調整照顧病人數)

訓練

時間

9個月。

訓練

方式

臨床護理實作學習、講授、觀賞錄影帶、示教、回覆示教。

評核

標準

()評核方法:

1.自評、查核表、測驗、教學評值等。

2.研習會證書/受課證明(含數位學習)。

3.審查學習護照。

(1)受訓學員須詳實記載學習護照,以具體呈現學習過程,做為評量之依據。

(2)護照之各項核心課程需由導師/主要訓練教師/協同訓練教師簽核。

(3)護照之基本課程需由主辦單位/授課教師簽核。

(4)護照需完成100%,未完成者視同未結束訓練。

()評核標準

1.第一年訓練需完成一篇與產科(助產)相關之實證助產護理報告。

2.第一年基本臨床實務需求:

(1)指導下完成15例產後個案及照護經驗(含10個正常分娩,5個剖腹產個案)。

(2)獨立完成30例產後個案及照護經驗(含20個正常分娩,10個剖腹產個案)。

(3)獨立完成10例高危險產後個案及照護經驗。

(4)指導下完成20例新生兒評估及照護經驗。

(5)指導下完成10例初次產檢個案經驗(含腹部Leopold’s Maneuver)。

(6)獨立完成30例初次產檢個案經驗(含腹部Leopold’s Maneuver)。

(7)指導下完成30例產前檢查及健康指導(每孕期10位,含腹部Leopold’s Maneuver)。

(8)獨立完成30例產前檢查及健康指導(每孕期10位,含腹部Leopold’s Maneuver)。

(9)指導下完成10例產後檢查(產後42天)及健康指導經驗。

(10)獨立完成10例產後檢查(產後42天)及健康指導經驗。

(11)指導下完成10例哺餵母乳諮商經驗。

(12)獨立完成20例哺餵母乳諮商經驗。

(13)指導下完成10例家庭計畫諮商經驗。

(14)獨立完成20例家庭計畫諮商經驗。

3.助產相關研習會:

(1)第一年至少8小時。

(2)第二年至少16小時。

備註

可參與醫院N1護理人員進階訓練

 

()專業課程階段

新進助產人員第二年臨床專業能力訓練課程

達成

目標

1.強化助產執業經驗與能力,並能獨立執行孕產婦之完整性照護,發揮助產專業人員的角色與功能。

2.能熟練運用實證助產護理與資訊科技之資源,與相關的醫護人員跨團隊合作。

訓練

內容

一、助產人員專業技能

()待產及生產期婦女及其家庭照護核心訓練課程:

1.生理解剖及助產學:

(1)正常分娩機轉。

(2)產後照護及母乳哺餵。

(3)剖腹生產介紹。

(4)高危險妊娠/產後併發症。

(5)產科止痛及麻醉。

2.病史收集:

生產徵兆、懷孕及生產史。

3.臨床技能:

(1)身心評估:

全身觀察與評估、生命徵象(含血壓、體溫、脈搏、呼吸速率)、胎兒健康狀況評估(胎兒監測)、實驗室結果評估、身高及體重的測量、宮底高度及腹圍的測量、腹部四段觸診(Leopold’s exam)、內診(子宮頸擴張、變薄和先露部下降與方位)、產程分期與評估、子宮收縮測量及記錄、妊娠週數評估、新生兒健康狀況評估(Apgar score,胎便吸入)等,待產/生產心理評估。

(2)評估及執行待產/生產婦女與家庭之照護需要:

A.維持生產正常:各種姿位、舒適技巧、活動、減少醫療介入等。

B.減輕生產之疼痛與不適:支持、非藥物性緩解疼痛法。

C.教導正確用力技巧。

D.執行安全接生(胎兒、胎盤)。

E.第四產程照護(生命徵象、宮底及宮縮、出血、傷口、膀胱、親子關係、哺乳等)。

F.新生兒即刻護理。

(3)高危險孕產婦、待產及生產婦女、產後婦女及新生兒照護。

(4)實驗診斷與判讀(例如:血液生化檢驗)。

(5)助產技術:

胎兒監視(Fetal Monitor)、人工破水、接生、會陰切開與縫合、新生兒復甦術、產後子宮檢查、胎盤檢查、產後傷口評估等。

二、一般性專業技能

()品質管理(3:參與制定標準、監測與持續性品質改善對策等活動。

()感染管制訓練(依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規定)

()跨領域團隊共同照顧訓練

三、人文素養

()護理倫理與相關法律議題:倫理議題(自主權、告知同意、隱私權、保密)、醫療糾紛等案例討論。

()瞭解助產師(士)專業角色與功能的發揮。

()溝通(含請傾聽技巧)、協商、衝突處理技巧與團隊合作。

()壓力調適方法與實務應用。

()認識健保相關政策(如健保制度、DRG等)與醫療機構之因應措施。

四、自我成長

()教與學(團體護理指導)。

()個案健康問題分析與處理():案例分析書面報告。

()培育依臨床照護情境書寫PICOPpatient and/or problem 病患、Iintervention 處理、C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 對照、Oclinical outcome 臨床結果)發現臨床問題、查詢文獻、小組討論,形成可回答問題的能力。

五、實務操作

臨床指導教師評估新進人員之學習需求及能力,在其指導下學習,並依學習成效及病人病情安排學員執行獨立照顧(依病人病情嚴重程度調整照顧病人數)

訓練

時間

12個月。

訓練

方式

臨床護理實作學習、講授、觀賞錄影帶、示教、回覆示教。

評核

標準

一、評核方法

()自評、查核表、測驗、教學評值等

1.研習會證書/受課證明。

2.審查學習護照。

(1)受訓學員須詳實記載學習護照,以具體呈現學習過程,做為評量之依據。

(2)護照之各項核心課程需由導師/主要訓練教師/協同訓練教師簽核。

(3)護照之基本課程需由主辦單位/授課教師簽核。

(4)護照需完成100%,未完成者視同未結束訓練。

二、評核標準

()第二年訓練需完成一篇與產科(助產)相關之個案報告(運用PICO原則,書寫所發現的臨床問題、查詢文獻回答問題的實證助產護理個案報告)

()第二年基本臨床實務需求:

1.指導下完成30例待產婦處理及照護經驗。

2.獨立完成50例待產婦處理及照護經驗。

3.指導下完成20例接生經驗。

4.協助下完成30例接生經驗。

5.獨立完成30例新生兒評估及照護經驗。

6.指導下完成5例個案完整的照護經驗(由產前、產時、產後持續的照護)。

7.獨立完成10例個案完整的照護經驗(由產前、產時、產後持續的照護)。

8.新生兒高級救命術(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NRP)或高級小兒救命術(advanced pediatric life supportAPLS)證照。

備註

可參與醫院N2護理人員進階訓練

 

 

網頁連結:https://www.jct.org.tw/cp-172-2800-6d65b-1.html

 

  附加檔案名稱
二年期助產師(士)訓練課程指引(衛生福利部公告版).pdf

相關網站
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
Registration

Register in to your account

Register

Authorization on the site

Sign in to your account